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热评文章
文献精读 - 精子总数和活力正常的不育症夫妇中ICSI与常规IVF的比较
栏目简介
外文文献学习是临床医生扩充知识、了解医学前沿的重要途径,但外文生殖医学文献数量繁多,深奥艰涩,导致国内医生筛选、阅读困难,很多经典、热点内容无法及时掌握、学以致用。
第十五期《文献精读》栏目由妇产科网生殖媒体平台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鹿群教授团队精心制作,与君共享。
刘姗副主任医师推荐
来自越南的研究者开展的这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首次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纳入了1064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对于男性伴侣精子总数和活动能力正常的不孕夫妇,与常规IVF相比,ICSI并不能提高活产率。
这项研究的结论,值得我们对不伴有男性因素的不孕症人群中常规使用ICSI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思考。
【简述】
背景:在全世界范围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应用已大幅增加,主要在非男性因素不孕的夫妇中。然而,与传统的体外受精(IVF)相比,支持这种应用的随机试验的证据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认ICSI是否会导致比常规IVF更高的活产率。
方法:研究组在越南胡志明市的两个IVF中心(MyDuc医院和IVFAS医院)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试验。纳入夫妇年龄至少为18岁,男性伴侣的精子总数和活力(前向活力)正常,均经历过两次及以下的常规IVF或ICSI助孕,使用了拮抗剂方案进行卵巢刺激,并同意移植两枚或更少的胚胎。将这些夫妇按1:1随机分配,采用2、4或8个可变区块大小的区组随机分组和基于电话的中心随机方法。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是由一位独立的不参与该项研究的统计学家准备。胚胎学家和夫妇并没有因为干预的类型和住院费用的差异而被隐藏在研究组中,但进行胚胎移植的临床医生并不知道研究组的分配情况。主要结局是第一次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分析均在意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结果:2018年3月16日至2019年8月12日,研究组招募并随机分配1064对夫妇接受ICSI(n=532)或常规IVF(n=532)助孕。ICSI组的夫妇中有184对(35%)在首次胚胎移植后获得最终活产,常规IVF组的夫妇中有166对(31%)活产,组间差异不显著(绝对差值3.4%,95%~9.2;风险比[RR]1.11,95%~1.32;p=0.27)。ICSI组有29对(5%)夫妇受精失败,常规IVF组有34对夫妇(6%)受精失败,差异亦不显著。(绝对差值-0.9%,-4.0%~2.1%,,95%~1.38;p=0.60)。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男性伴侣精子总数和活动能力正常的不孕夫妇,与常规IVF相比,ICSI并不能提高活产率。这项研究结果是对该人群中常规使用ICSI的辅助生殖技术价值的挑战。
参考文献: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versusconventionalin-vitrofertilisationincoupleswithinfertilityinwhomthemalepartnerhasnormaltotalspermcountandmotility:anopen-label,,LanNVuong,TamMLuu,ToanDPham,TuongMHo,AnhNHa,BinhTTruong,AnhKPhan,DungPNguyen,ThanhNPham,QuanTPham,RuiWang,RobertJNorman,;397:1554–63.DOI:10.1016/S0140-6736(21)00535-3.
点评专家简介
刘姗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医学和生殖伦理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入选者,北京朝阳医院1351人才计划朝阳新星入选者。主要从事生殖医学、妇科内分泌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曾在美国纽约大学NorthshoreUniversityHospital留学1年,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25篇,主编《试管宝宝养成记》《早点育见你》,参编英文专著《FrozenLife》。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及省级博士后基金3项,北京市医管局课题1项,擅长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运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卵巢功能减退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症。
译者简介
郭静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山大学生殖内分泌专业博士
北京朝阳医院生殖中心主治医师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异常特点及其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及“维生素D等甾体激素与女性生殖健康”,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首都医科大学校自然基金各1项,参与国自然面上及教育部重点项目3项。多次参加欧洲生殖年会及亚太生殖年会学术交流。